最高降95%,開始執行
1月10,根據河南新聞廣播消息,冠脈支架帶量采購的結果已在河南省正式落地,位于鄭州市的華中阜外醫院介入手術室,患者正式使用降價后的支架從原價19000元降到648元。
華中阜外醫院副院長高傳玉表示,2020年河南省心臟介入手術量約8萬臺次,從2021年1月10號開始執行新的價格表,大部分產品都采取了新的醫療價格,且都在報銷范圍。
2020年11月5日,冠脈支架帶量采購結果公布,與2019年相比,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%,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%,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%,有械企報價低于500元,擬中選前10名的報價都在800元以下。
據了解,為了與冠脈支架相配套,河南省與廣東等七省組成聯盟開展了冠脈球囊集中帶量采購,去年12月22日產生中選結果。
擴張球囊平均降幅92.23%,最高降幅96.34%;擴張球囊中選產品在我省掛銷售平均價格由3166元降至265元。
適用于小血管疾病、分叉疾病和支架內再狹窄病變的藥物球囊平均降幅44.45%,最高降幅52.84%;藥物球囊中選產品在河南省掛銷售平均價格由24200元降至13191元。
此外,吻合器、補片、醫用膠片為河南與重慶、云南、貴州聯盟采購產品。吻合器平均降幅為73.13%,最高降幅達97.76%;補片平均降幅為79.64%,最高降幅達96.11%;醫用膠片平均降幅為48.97%,最高降幅達61.48%。
銷量夠,或許不影響企業發展
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信息交互與集成分會委員、中國醫藥物資協會智慧醫療分會委員陳頌曾在《中國衛生》雜志發布文章分析,上市
醫療器械企業的財務報表普遍呈現高毛利、高費用的基本財務面貌。
高值醫用耗材原材料成本和生產成本實際并不高,但研發投入巨大,銷售費用更是高啟。
高端
醫療器械產品普遍采用了“高定價、高費用的市場營銷策略,有其必然的市場邏輯。以A、B、C三種功效類似產品為例:
A產品定價1萬元,拿出70%(即7000元)用于市場推廣、學術營銷、醫生教育以及返點回扣等市場活動;
B產品定價5000元,其中40%(即2000元)用于相應的市場推廣活動;
C產品定價3000元,幾乎不投入市場推廣活動費用。
從企業利潤角度,3種產品企業獲利都是3000元。但對于醫生而言,幾乎絕大多數關于產品的知識、使用技巧和臨床經驗均來自于A產品;對于B產品的了解,大致限于其跟A產品有類似的功效,但具體細節不甚了解;對于C產品則幾乎毫無了解。
因此,選擇A產品營銷策略的企業多數獲得了高昂的利潤,可以進一步投入研發,從而形成一條不斷推陳出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。而選擇C產品營銷策略的企業,則會快速被市場淘汰。
集中采購的根本原理在于“以量換價。對于生產企業而言,“高定價、高費用的營銷模式并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,如果能在獲得足夠銷量保障的情況下消除高昂的市場費用,實際并不影響生產企業的正常發展,反而可以因簡化營銷而獲得更加優良的生存發展環境。
對于醫生而言,集中采購結果是醫保支付機構代表患者做出的品種選擇,其產品質量附加了額外的保證,實際上減輕了醫生臨床品種選擇上的壓力,可以讓醫生獲得更加單純的臨床診療環境,避免了在產品選擇上面臨的患者挑戰。